为何新冠病毒、SARS的靶器官总是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11-28 02:53:30阅读量:226标签: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疑问,此次新冠病毒为什么首先攻击肺?

  众所周知,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肺”看似很坚强,其实很脆弱。肺部疾病其实一直伴随着人类,从肺结核、慢阻肺、SARS到今日的新冠病毒,甚至是普通的流感病毒,都总是侵袭我们的肺。因为肺作为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喉、鼻相连,与外界相通,每时每刻与外界发生着联系,一呼一吸的过程时刻都在进行。

  那么“肺”到底对人体的意义有多大?中医学上说:“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

  肺作为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的场所。除了极为重要且显而易见的呼吸作用外,还承担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在吐故纳新的同时,各种细菌、病毒都有可能随着空气进入肺。而暴露的呼吸道粘膜极易与空气中的病原体接触,被病原体侵袭、感染。

为何新冠病毒、SARS的靶器官总是肺

  而本次的新冠病毒的入侵路径之一就是这样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肺”。

  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的区别

  有人问此次新冠肺炎较往常流感有何不同,为何传播速度、广度、致死率会这么高?有专家指出,此次新冠病毒较往常病毒不一样,此次的病毒极易引起人体器官的自身免疫损伤。

  什么是自身免疫损伤?

  所谓的自身免疫损伤就如通常我们说的人体免疫功能可以保护机体,但特殊情况下也会造成自身损伤,并非所有重症的产生都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弱”,有时恰恰是因为它的“强”。

  免疫是把双刃剑,机体免疫机制在清除外来病原微生物时,会伤害自身。免疫损伤又称变态反应,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杀伤、清除病原体的同时可对宿主的组织细胞产生损害反应,转变为对人体不利的表现。

  像这次的新冠肺炎,它是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免疫损伤破坏了肺泡壁的通透性,降低了肺泡气体交换功能,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含氧量下降,导致血氧饱和度迅速降低,造成各种器官严重缺氧、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死亡。自身免疫损伤就如人们常说的,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免疫是把双刃剑,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对机体产生严重损伤

  自身免疫损伤机制

  感染新冠病毒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作为防御军,会快速迁移至病毒感染的组织局部,与入侵的病毒进行战争,然而免疫细胞释放相关的抗病毒炎症因子没有敌我识别,在杀伤病毒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宿主组织细胞。想象一下在一座城市中免疫系统作为国防军,使用飞机大炮打击入侵的病毒,病毒被消灭的同时这座城市也会满目疮痍。这就是新型冠状病毒伤害人体的免疫学因素。

  如何及早发现是否是新冠肺炎?

  为了减少自身免疫带来的伤害,我们必须要对疾病进行早期治疗。那么我们如何在患者疑似感染或感染早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肺炎,及其范围和程度如何?

  在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众所周知,一开始我们是使用核酸检测,但核酸检测结果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出现漏诊,核酸检测还存在着检测资质要求较高、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所以在国家卫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当中提到了CT能弥补核酸检测的不足。

  新冠肺炎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CT可以将新冠肺炎、其他病毒性肺炎、非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鉴别。新冠肺炎属于病毒性肺炎,而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存在一定的重叠。如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等,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肺炎,其范围和程度如何、处于哪个期等等。同时再掌握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就可鉴别诊断,所以说CT是鉴别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CT片

  CT在新冠肺炎检测中的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共用CT交叉感染风险高,且检查中的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种种局限性意味着CT无法作为正常人群筛查新冠肺炎的主要手段。那么,是否还有其它影响技术能快速、无损伤对新冠肺炎的肺部症状进行早期预警呢?

  其实除了CT,还有一种影像技术:全维度热成像扫描技术(GTT)在针对肺部疾病检查中,也具有相当优势。

  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 第S1期 《MTD图像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中提到:针对研究对象采集到相应热成像资料及相应热区分布变化,对比其他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证实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有效性。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医学诊断技术手段,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肺部疾病诊断过程并具指导意义。

  什么是全维度热成像扫描技术(GTT)

  全维度红外热成像扫描技术(Global Thermal Tomography)简称GTT技术。它是一种功能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基本原理是接收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热辐射,根据不同深度组织代谢热散发到体表的规律不同,从而监测出不同深度组织代谢热的情况。

  GTT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辅助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 第2期 《肺结核患者前臂手三阴经体表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论文中指出,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比较分析肺结核患者,结论:病变脏腑及部位相关经脉、经穴红外温度均呈高温改变;病理效应以经穴为显著,并具有循经特异性的特征。从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外热成像在针对肺部疾病中的代谢热能客观反应疾病状态。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专项课题《热断层扫描成像在开放性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39 例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头面部代谢热分布特征,并与正常组对照,显示热成像扫描技术对肺结核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4.51%)及特异性(98.08%),并且阳性预测值(97.44%)较高。

  新陈代谢是人体最最基本的功能,人体维持健康态或者进入亚健康、疾病态,都伴随着新陈代谢的改变,所有疾病的产生都必须先从代谢的异常开始。因此,如果我们监测到了人体的异常新陈代谢变化,也就从源头上观测到了疾病的产生和进展。

  综上,全维度热成像扫描技术(GTT)可作为肺部疾病早期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实,早在1972年美国就已将热成像技术作为筛查各类器官细胞组织代谢的重要辅助手段,70年代末,美国CTI公司率先通过红外热像仪在美国FDA临床试用。距今,该技术已发展将近半个世纪,在医学手段日益发展的当下,该项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于体检科、中医科、肿瘤科、疼痛科、神经科等领域。

  GTT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体温筛查

  其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机场、口岸、各个出入关卡进行体温预警筛查。

  红外热成像测温

  简易的桩式红外扫描仪、红外测温智能头盔等,可以实现在1米以外通过无接触方式测量体温,避免了工作人员与被检测对象的频繁接触,检测人员和被检测者始终保持在安全距离,上百人队伍可以在不到2分钟时间就完成发热人员筛查和记录,深受广大老百姓称赞。

  全维度热成像扫描技术(GTT)用于体温筛查仅只是该技术的一个基础应用,它在医疗领域更广泛及深入的研究,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挖掘。

  编者注:

  《MTD图像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摘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 第S1期

  《肺结核患者前臂手三阴经体表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摘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 第2期

  《热断层扫描成像在开放性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摘于《中国药物经济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专项课题(W2010T01)

本文由编辑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过同意。转载或内容合作请附上出处(福建迈格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及本页链接,违规转载必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135 9975 9975

上一篇:体温异常的信号如何解读 全维度热成像技术上一篇:热成像扫描GTT在早期肠胃疾病筛查的重要应用

公司新闻